(06)2130669#233 (06)-2130668 service@tn.edu.tw
帳號 密碼
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.
:::

衛星雲圖

雷達回波圖

windelf - 教學札記 | 2013-08-17 | 點閱數: 700

在念師資班時,教授曾給我們一個議題:「教學是一種藝術,還是一種科學?」

這個問題一直放在我的心上,在學習的路上,行為理論,認知理論,發展心理學……這些學說理論不斷地告訴我們,教育是有其方法模式的。

行為主義的華生甚至誇下海口,給他一打孩子,他可以把這些孩子教育成任何一種樣子,無論是銀行家、科學家與政治家等……。

然而在實際教育現場上,面對一個活生生的孩子,一個獨特的個體,你如何能確定可以簡單用某個學說理論套用在他的學習上?因此我覺得,「因材施教」不是一個口號,不是一個夢想,而是教育的方法。

而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,亦不能忽略的是,負責教導重任的師長們亦有其不同獨特之處,舉一最顯而易見的例子:男老師和女老師帶班的方式就可見其差異。(註1)

我相信沒有一個老師能保証他可以完全配合全班三十幾位孩子,有時因為教師個人特質的不同,某些孩子適合這樣的教法,某些孩子則不然,這並不全是教師的能力問題。

因此我們才會將國小分成低、中、高,三個年段,並依年段更替導師,一來是因為孩子逐漸成長,教師在班級的帶領上及教學的方式也需有所不同(註2);二來也是讓孩子能夠接觸到不同類型的教師,碰觸到不同的教學方式,從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。

我相信到最後,教師的工作只是引導及解惑,學習的主動權應是掌控在孩子自己身上,這樣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:培育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。(註3)

而在教了六年的高年級,今年邁入第八年的教師生涯,個人亦點點滴滴累績了一些關於班級經營、教學實務上的想法及形式,如上所言,也許不一定適合全部的小孩,也許想法仍有不成熟之處,然而雖小道,亦有可觀之處,在此想與大家分享,也希望各位先進能從不同的角度給予指教。


註1:依個人對同事之觀察,男老師帶班較大而化之,不在乎一些細節;女老師則較注重學生具體行為的表現,如桌椅對齊與否、抽屜是否整潔。當然,這只是風格上的差異,無所謂好或壞。而且男老師大都跟男生較有話聊,女老師則跟女生較親密。我曾看到一個女老師,小女生下課後,會圍著他討論化妝品怎麼用,平時怎麼保養等話題,這是男老師做不到的,當然,下課後會帶著學生打球的,大都是男老師。

註2:低年級的學生,其語言詞彙較少,在溝通上,需使用簡單易懂的字詞及語句,不然極容易出現鴨子聽雷的情形。以我為例,可能是自己高年級帶久了,偶而去低年級上課,常常我話講完了,台下一個個眼神茫然,表情呆滯,好像我是外星人來似的。

註3:有人說,老師是用過去的知識,教導現在的孩子,去面對未來的世界。所以老師其實要教的絕不只是知識的傳遞與取得,應是由孩子因為對未知的好奇心、對知識的渴望,而主動探索學習而來的。老師只是從旁引導,協助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及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