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
Toggle main menu visibility
社會
主選單
Tad Tools 工具包
站長工具箱
本站消息
電子相簿
常見問答
Google 相簿
好站連結
影音播放
維修通報
:::
登入
登入
帳號
密碼
登入
(06)2130669#233
(06)-2130668
service@tn.edu.tw
帳號
密碼
登入
This
is an example of a
HTML
caption with
a link
.
:::
衛星雲圖
雷達回波圖
本站消息
分月文章
電子報列表
教學筆記
行政瑣記
文章列表
《運動會會後檢討》
windelf
-
行政瑣記
| 2015-06-05 | 點閱數: 619
之前在《第13堂課-活動 運動會》曾提到逢甲的運動會多有特色,沒想到換個人整個風格就完全變了樣,光是為了大會操的隊伍動作整齊與否,就在夏日炎炎的操場上,不知練了多少個課間活動。 我還特地去查閱往年的影片,那個動作之不協調,可以說幾乎是各跳各的,但你會看到小孩臉上滿溢著笑容,那樣的活動對他們而言才是有意義的。 也曾待過五六十班的大學校,我能理解大學校對整齊秩序的要求有其必要性。但逢甲是個全校僅六班,不到百人的小學校,低中高年段的孩子混雜其間,這樣的要求是否有必要呢?我們談亮點學校、特色課程,對逢甲國小而言,它的亮點特色在哪?「溫馨「、「活潑」、「親近大自然」,我覺得這是之前行政及教師...
觀看完整文章
《花博參訪心得》
windelf
-
行政瑣記
| 2015-06-04 | 點閱數: 536
事後想想,這件事情其實還扯到幾個較深入的議題:何謂公平?何謂學生權益?如何溝通? 其實從市府的辦理方式中即可發現眾多不平之處,各校人數不同,為何都是一台車?為何地點指定花博?為何只給弱勢兒童?種種不平等均令人納悶。 而怎樣才算是弱勢兒童?市府的回覆是單親家庭及校方認定之學生,校方認定不好處理,故我查閱學生資料並私下連絡家長。有趣的是其中一位家長給我的回應,雖然他們是單親家庭,但是家長事業有成,一聽到我把他小孩當做弱勢兒童,反應十分激烈。 第二個問題,私下詢問家長是為了保護孩子,但是一旦確認參加,孩子的特殊性依舊會被突顯,這也是我感到困惑之處。 再來我想說明,校外教學的辦理與否,...
觀看完整文章
《花博參訪事件處理過程》
windelf
-
行政瑣記
| 2015-06-03 | 點閱數: 659
2010/12/14 昨天緊急處理了一個行政事件,在此記錄個人執行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回應。對於事情的經過,以下是我個人的版本。 事情的起因是市府提供各校一台免費的專車,讓弱勢兒童免費參訪花博,請各校辦理。 首先困擾我的是:「怎樣才算是弱勢兒童?」。中低收單親隔代教養教師認定? 市府的回覆是單親家庭,在查閱學生資料連絡家長後,僅2人參加,而一台車39個位置總不好僅坐2人,詢問承辦單位後,他們回覆只要確定弱勢學童的權益未受影響,可開放給其他學生。故我想說開放給各班參加,沒想到問題就此發生! 在此說明我辨理的方式,我先與主任確認辦理方式,最後決定晨會時詢問各導師有無意願,再發調查...
觀看完整文章
《花博事件後記》
windelf
-
行政瑣記
| 2015-06-02 | 點閱數: 535
2015/04/03 近日整理過往的筆記,有些事情當下給我很大的衝擊,有些話,沒有當下說出來,只有以文字默默記錄下來,以舒解心情。而在事過境遷後,回頭看看那時的感受,仍頗有所感,正當決定公開在blog之時,忽聞一不幸之消息,心中十分震撼! 我們習於為死者諱,既已俱逝矣,又何必談論是非對錯。然而近日不知為何,閱讀書目多為生老病死之學:佐野洋子的《無用的日子》與《活了一百萬次的貓》、奧修的《畢達哥拉斯(第一卷)》、尤其是簡媜的《誰在銀閃閃的地方,等你》,心中感觸極深。 我們常教導孩子如何生活,但從未正視死亡,生死之間有大學問,正視「死亡」,才能正向面對「人生」,踏實地活在「當下」...
觀看完整文章
《公文擬法參考》
windelf
-
行政瑣記
| 2015-06-01 | 點閱數: 495
擬:一、參辦/遵辦/依規辦理/存查(市府)/存參(外) 二、會各處室/照辦/遵辦/晨會宣導 配合宣導/張貼 敬會圖書室/保健室 敬會 各班老師調查 敬會 主任是否申請辦理 敬請 鈞長栽示 公告周知(貼在學務系統) 人力有限 暫不參加(我的最愛)
《教學VS行政》
windelf
-
行政瑣記
| 2015-03-04 | 點閱數: 471
記得當時修《學校行政》這門課時,老師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:「行政是用來支援教學的。」 可是在我們學校實習一年,正式帶班兩年,我一直感受不到這樣的氛圍。 從一開始推「系統思維」、「分年細目分析」、「題庫建置」……,各式各樣的計畫不斷地推動,但卻一直感受不到這些對於教學的實質幫助。以一個新手教師的立場,我需要的是能夠幫助我在實際教學時,有效果有意義的方法工具,而不是在那兒斤斤計較這個指標項目對不對,那個文字敘述合不合適。 各司其職,我覺得這是任何體制運作的基本原則。我們既然有教育部、教育局,各式師資培育機構,就該由這些機構做課程設計上的修正與改進,而不是由站在第一線的教師兼任這樣的工作。可我們...
觀看完整文章
«
‹
1
2
3
4
(current)
›
»
:::
會員登入
帳號
密碼
記住我
登入
主選單
首頁
Tad Tools 工具包
站長工具箱
本站消息
分月文章
電子報列表
電子相簿
常見問答
好站連結
影音播放
維修通報
Google 相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