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
Toggle main menu visibility
社會
主選單
Tad Tools 工具包
站長工具箱
本站消息
電子相簿
常見問答
Google 相簿
好站連結
影音播放
維修通報
:::
登入
登入
帳號
密碼
登入
(06)2130669#233
(06)-2130668
service@tn.edu.tw
帳號
密碼
登入
This
is an example of a
HTML
caption with
a link
.
:::
衛星雲圖
雷達回波圖
本站消息
分月文章
電子報列表
閱讀
散文
文章列表
教育|《童年與解放衍本》
windelf
-
散文
| 2015-01-06 | 點閱數: 571
黃崑巖/左岸 2006/09/20 沒有經驗的理論是空洞的,沒有理論的經驗是盲目的。 在受西方教育及接收其教育理論的同時,最困難的是融「西方理論」於「本土現象」,然而我們往往只是照單全收,全盤移植,而橘化為栺。 ----- 我們應當教導孩子兩種能力的運用:自然能力與文明能力。 自然,意指一種真實的生活情境,人的本來面目。 自然能力是對事物整體辨識和洞察的能力。 文明能力則是對事情個體分析和描述的能力。(皮亞傑認知理論)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。 知識的發生、建構和學習,均必須建立在這種自然而真實的基礎上,知識才會變成智慧。
教育|《談教養》
windelf
-
散文
| 2015-01-05 | 點閱數: 590
黃崑巖/聯經 2006/7/8 教了兩年小學高年級,深深體會到對於小朋友而言,「人格養成」和「基礎知識」的重要性。小學六年,他們的心理正從運思前期準備進入形式運思期,可以說其人格修養大部分殿基於此時期。且由於學科的性質仍處於基礎的階段,無關天賦資質,可以說其學習成果的好壞其實決定於小朋友的學習態度,換句話說,其實也就是其人格修養的具體呈現。 身為老師,我們應當是引起其動機,並協助其學習,使其自我有能力解決問題。羅索夫斯基曾言: 「向學生好好說明一門課的重要性而激發學生的注意,終究是教師的責任。」 但許多家長常越俎代庖,使得小朋友喪失了自我主動學習的能力,更...
觀看完整文章
教育|《一切從基本做起》
windelf
-
散文
| 2015-01-02 | 點閱數: 599
李家同/圓神 最近內心自問,教育的目標為何,對學生的要求為何? 投身教育志業雖才短短幾年,卻可輕易地感受的到教改的影響之大之深。我承認教改之必要,但過於草率的政策,不論是對老師還是學生亦或家長,都是一種考驗,整個社會更為此付出了莫大的成本。 舉教科書版本的開放為例,造成每年都花莫大的力氣在不同版本的銜接上,更嚴重的是教師備課的時間拉大拉長,反而無法專注於課程內容的深化。 又如教材的簡化。教科書變輕了,學生的負擔反倒變重了。你該學習的東西就是這麼多,簡化了課程,只是加重學生之後的負擔。而沒有適度教會學生面對壓力如何自我調適,一味講求輕鬆、快樂、無負擔的學習,反倒讓學生...
觀看完整文章
散文|《失去的暴龍與青蛙》
windelf
-
散文
| 2014-12-30 | 點閱數: 615
王溢嘉/野鵝 卷末所附的「擺盪的生命圖像」,讀來令人感觸頗多,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年輕歲月,那黑暗的時光。而同樣正如他所慶幸的,自己是20歲時有這樣的困擾,而不是40歲。 藉由閱讀,我得以參與他人的生命旅程,得以嘗試那另一條我未曾選擇的路,而更多的時候,藉由這些走在前頭的人的分享,讓我可以預做準備,雖然我們不一定在同一個時空,然而透過文字的聯結,卻可以體驗他人的生命,拓展自我的視野。 --- 書語筆記 --- 物換心移p102 當一個人在「解釋」自己的人生時,用的都是這種方式。「真實」只存在於我們心中,問題是「什麼時候」的「真實」。 為什麼走上這一條路,當一個...
觀看完整文章
教育|《歡樂學習 理所當然》
windelf
-
散文
| 2014-12-29 | 點閱數: 629
洪蘭/天下 之前常於報紙專欄常常看見洪蘭教授的文章,深有所穫。最近因在個人的教學與班級經營上遇到了瓶頸,在求教無人之下,只好藉諸於書本,是否可從中有所借鏡,便去找了洪教授的「歡樂學習,理所當然」這本書 。 可是看著看著,總覺得裡頭有些理論,只適合用在某些求好心切,願意花心力在小孩身上的家長,然而對於那些家長無力顧及,老師也分身乏術的小孩,究竟我們可以如何幫助他們,卻無法給與我一個明確的方式。 而提到書名,這也是令我感到困惑之處,「歡樂學習,理所當然」,可是我們自個兒一路走來,怎麼也沒感覺到學習是歡樂的?甚至師院教授有的還這麼告訴我,學習哪有快樂的? 學習究竟是不是快...
觀看完整文章
散文|《讀心之書》
windelf
-
散文
| 2014-12-26 | 點閱數: 581
平路/聯合文學 其實從上星期看「燦爛時光」時,便己將這本書閱讀個大半了,星期一更是一口氣把它看完,可是卻寫不出半個字來,也許感觸太多,反倒不知從何下手。當然,這與我這星期狀況極差也有關係,整個人處於一灘死水的狀態。 這本書淡淡地談著平路日常生活的點滴,更多是與其高齡九十的老父老母相處的情形,輕淡的文筆,更顯得其心傷。 看她談情愛、談寂寞、談歲月、談生活,在在觸動自我的內心深處,一同感受其心情。可在哀傷之餘,卻漸漸釋懷了起來,生活的苦痛難免,然而當我們不逃避不躲藏,實實在在地去面對它時,便能學會接納他包容它。這,就是修心吧。 PS:其中廖玉惠老師的序寫得極佳,在此...
觀看完整文章
散文|《孩子,你慢慢來》
windelf
-
散文
| 2014-12-24 | 點閱數: 640
龍應台/時報 看著一位曾經在台燒起一陣野火的女子,在孕育了子女之後,重新思索何謂人,這一次,她點燃的是一堆灶火。 正如席幕容說的:在沒有成為母親之前,一個女人要如何生活,其實並無多大限制。只有在成為母親之後,才能感覺到那種限制,和另一個生命互相牽連的複雜關係。在這個時候,怎麼去把日子過好,才真正需要智慧了。 我想,這也是身為男性的我,很難去理解的一部分。有些事情,真的要親身體會過,才能懂得的,這就是人生吧。不論他人說的天花亂綴,你總得自己走過才能知曉其中的冷暖。那樣的體會,不是光透過文字就可以感同身受,心領神會的,沒經過那樣的過程,實在很難有所共鳴。 就像在「野心」...
觀看完整文章
散文|《你的桶子有多滿?》
windelf
-
散文
| 2014-12-21 | 點閱數: 614
湯姆.雷斯、唐諾.克里夫頓/商智文化 這是一本對教學很用的小書,內容簡單,重點在如何實踐。 【水桶與杓子理論】 每個人都有一個無形的水桶,當水桶滿溢時,我們便處於最佳狀態;反之,水桶空無一物時,心情則跌入谷底。 每個人也都有一支無形的杓子,每一次的人際互動都可以用杓子為別人加水,或把水舀出來。 當我們為別人加水時,也同時在為自己加水。 《增加正面情緒的實用策略》 要為自己與別人的生活增添正向情緒,必須先培養為別人加水的習慣。 1避免從別人的水桶舀水。 每次與人互動時,都要自問是在為對方加水或從他的水桶舀水。 當你警覺自己將...
觀看完整文章
散文|《來自石器時代的女孩》
windelf
-
散文
| 2014-12-20 | 點閱數: 548
莎賓娜.庫格勒/野人文化 閱讀時,不時會想起台灣原住民的生活形式,竟和法虞部落極為相似,當社會高度發展,基本需求不再難以滿足時,人們得以思索的時間便多了起來,自我的萌發與之而來便是和他人(社會)的疏離感。城市有城市的生活方式及步調,部落有部落的生活方式及步調,無所謂好壞,重點在於你適合哪一種?當你愈了解自我,才能愈活的自在快樂,無關城市部落、文明與否。 在她離開部落那麼多年,法虞人問她父親:「莎賓娜怎麼樣了?她的心覺得幸福嗎?」 而當我認識了你,你我開始陳述我們的身世,與我們對自己每天遇到的衝擊時,看著你生活的小快樂,看著過去幾個月裡,你的相片與這些日子裡你在暗倉的喘息,...
觀看完整文章
經濟|《小即是美》
windelf
-
散文
| 2014-12-16 | 點閱數: 568
作者:修馬克/立緒 經濟發展只能「到某種程度」; 生命只能複雜「到某種程度」; 追求效率或生產力只能「到某種程度」; 使用無法再利用的資源只能「到某種程度」; 完整人性對細密分工只能忍受「到某種程度」; 以「科學方法」代替一般常識只能「到某種程度」。 書語筆記於下: p26 地球提供足夠的物質可以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,但不足以滿足每人的貪念。 p33 人的需求是無窮盡的,而無窮盡的境界只能在精神的領域中求得,絕不會在物質的領域中求得。  ...
觀看完整文章
«
‹
1
2
3
4
5
6
7
8
9
10
(current)
›
»
:::
會員登入
帳號
密碼
記住我
登入
主選單
首頁
Tad Tools 工具包
站長工具箱
本站消息
分月文章
電子報列表
電子相簿
常見問答
好站連結
影音播放
維修通報
Google 相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