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06)2130669#233 (06)-2130668 service@tn.edu.tw
帳號 密碼
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.
:::

衛星雲圖

雷達回波圖

文章列表

windelf - 圖文 | 2017-01-06 | 點閱數: 438
高木直子/大田 很療癒的一本書,我們都是吃貨,能吃到好吃的、想吃的東西,就是種幸福。 它不一定很昂貴,但絕對是用心料理出來的。 好好吃一頓飯,慢慢品嘗食材的真味。 生活的精義就在其中。
windelf - 圖文 | 2017-01-01 | 點閱數: 478
吉竹伸介/三采文化 這是本適合讓孩子探索自我的好書! 小男孩要找個機器人替代他去做那些他不想做的事,那究竟什麼才是「我」呢? 繪本藉由機器人對小男孩提出的擬問,來了解「自我」 從家庭背景、外在長相、喜歡與討厭的東西、擅長與不擅長的事……;到時間的流動,從小寶寶一點一點的長大,漸漸學會許多事,變成現在的我。而且我還會「一直成長」,到處「留下我存在過的證據」。 在問答中,自我的面貌逐漸成形了。 奶奶常說,每個人就像是一棵棵造型不一樣的樹木。而樹的「種類」是與生俱來的,無法選擇,但是要如何生長、如何裝飾,卻可以由自己決定。 樹的尺寸大小不重要,最重要的是,你喜不喜歡自己的模樣。... 觀看完整文章
windelf - 圖文 | 2016-12-02 | 點閱數: 562
吉竹伸介/三采文化 小小一顆蘋果,在小孩的腦海中,卻可以有如此天馬行空,無邊無際的聯想。 放飛的想像力,正是孩子最令人欣羡的地方,在習以為常的生活事物中,看到無限的可能。 而在想像的世界中,世界的大小其實仍奠基在日常的觀察及閱讀所累積的視野。 光從封面封底的分格中,便包含許多科學知識,如光的行進、電路圖、天文星象……。而內頁的想像力更是精彩。 好比有頁「它會想要頭髮或是帽子呢!」裡頭整整有25種不同造型的髮型帽式,包含不同國度不同職業的特色。 而「它其實想變成其他的東西」藉由比較相同相異點,引導孩子學習找尋特徵分類事物。 在「它在很多地方看過很多事情也說不定」中,更是從地球的... 觀看完整文章
windelf - 圖文 | 2016-10-29 | 點閱數: 463
岩井俊雄/小魯文化 這本書是《100層樓的家》第二彈。 相同的設計概念,每十層樓住著一種生物,樓層間的銜接極富巧思,在生活起居中巧妙地展現生物的特色,並暗藏與結局相關的劇情。 清新明亮的色彩,簡單的筆觸,帶領小讀者們進入一個奇幻與現實交錯的生物大觀園。 很適合家長陪著小孩一層一層往下探索這個充滿驚奇的魔幻世界。
windelf - 圖文 | 2016-09-26 | 點閱數: 444
麥當諾/格林 這個世界好大…… 也好小, 張開雙手,擁抱一切。 這是我們都能做的事,就從你身邊的人開始 有時單純的事,才是最難的事啊。 最簡單的擁抱,對某些人而言,卻是最難做到的事。 有時也許只是需要一個抱抱,但有時只有一個抱抱是遠遠不夠的。 真實的生活遠遠大過於一個擁抱所能包容的大小。 但不論如何,只要你需要,我還是可以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。 也只能給你一個擁抱,其他的,你還是得一個人去面對。
windelf - 圖文 | 2016-09-25 | 點閱數: 478
麥當諾/格林 境隨心轉,心在天堂,人就在天堂。 但我們的心常常忘了自己在哪兒。
windelf - 圖文 | 2016-09-24 | 點閱數: 494
麥當諾/格林 「沒有東西…只有我和你。」 於是奇奇和小歐就靜靜待在那裡, 享受著「沒有東西」 和一切東西。 最近在思考「斷捨離」和「極簡主義」,什麼才是我們所珍視的? 不就是彼此相處的時光嗎? 然而為何有時明明那人就陪伴在你身旁,你卻又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呢?  
windelf - 圖文 | 2016-09-11 | 點閱數: 492
吳耀忠/臺灣美術館 一個擁有過人天賦才情的畫者,卻在那樣白色威權的時代慘遭折磨,終至鬱鬱而終。 每次看到這樣的人生悲劇,總是不忍再翻閱下去。 原先期望看到的是收錄其為各個書籍雜誌封面所繪製的圖畫集錦,那樣的人物刻畫有著引人沉浸其中的濃鬱卻又靜默的情感。 可惜大多為風景、靜物、素描,總覺得那些作品並未能展現畫者內在的情感。
windelf - 圖文 | 2016-09-09 | 點閱數: 499
Angelika Muthesius,Gilles Neret/塔森 「人說我太過關注在女人的身上。……但是,總歸一句話,還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的呢?」──羅丹 情色究竟可否做為藝術的主題? 它所呈現的樣式又會如何? 書中羅列了西方諸多創作者的作品,其中不乏耳熟能詳的大家,令人眼界大開。 但可惜均點到為止,並未有出彩的評論。 而且我總覺得少了東方的創作,實在不夠完整地呈現這個議題。
windelf - 圖文 | 2016-09-08 | 點閱數: 496
陳玉金/天衛文化 接連閱讀兩本關於繪本創作的書籍, 11位繪本創作者,有些在小時候的讀本「中華兒童叢書」中翻閱甚多,有些則是風格題材各異的晚近繪者。 讀著他們如何走上繪本創作這條路,其實最深的感受是: 人,要有自己所想追尋的事物,人生才有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