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
Toggle main menu visibility
社會
主選單
Tad Tools 工具包
站長工具箱
本站消息
電子相簿
常見問答
Google 相簿
好站連結
影音播放
維修通報
:::
登入
登入
帳號
密碼
登入
(06)2130669#233
(06)-2130668
service@tn.edu.tw
帳號
密碼
登入
This
is an example of a
HTML
caption with
a link
.
:::
衛星雲圖
雷達回波圖
本站消息
分月文章
電子報列表
閱讀
散文
文章列表
散文|《生命史學》10
windelf
-
散文
| 2017-07-28 | 點閱數: 477
余德慧/張老師文化 自小看著張老師雜誌長大,余德慧老師的專欄幾乎沒錯過幾篇,而今年近四十重讀他的「生命史學」,我的生命年紀也來到他書寫的那時,似曾相識又有些不同的人生困惑,在書裡生命書寫中,彼此印證呼應。 。活著不是永遠,人在當下學會從容。 因此,我喜歡把中年之後的心情稱做「幽世」。「幽」是指「暗處」,是向著生死求取些微的光亮。有一天,我在客廳裡讀書寫字,一隻蜻蜓飛進房裡,逃不出去。隔天早晨,我在樓梯間看到牠僵硬的身體。 在這一剎那間,我看到自己的生命就是蜻蜓的生命,我與蜻蜓一樣的在幽世裡等待著某種時刻__客廳裡工作的我,在屋裡飛著的蜻蜓,都無可避免的聚在...
觀看完整文章
散文|《念流》9
windelf
-
散文
| 2017-07-13 | 點閱數: 460
孟東籬/漢藝色研 在急診室閱讀,是個很奇特的感受。邊照看著病床上的阿嬤,邊分心於往來進出的各色病患,男女老幼均有。閱讀斷斷續續,目光的焦點渙散,手上的書本或許只是為了轉移心中的不安與焦慮。 忽地翻閱到這段文字: 「人長之之後,便忙著自己的孩子的生,這面還沒忙完,交疊著就是自己父母的病、死,然後就交疊了自己的老、病了。」 書中的文字忽地在眼前與現實的環境交織錯亂,孰為真孰為虛妄? 喜歡老孟,是高中時的事吧,從《濱海茅屋札記》開始,就著迷於他那樣的生活方式。 之後漫長的閱讀過程了,漸漸了解其人其事,總覺得彼此對人生有著共同的不解迷惘,試圖找尋某個生活的態度。而今老孟已...
觀看完整文章
散文|《如果MSN是詩,E-mail是散文》6
windelf
-
散文
| 2017-06-26 | 點閱數: 453
李進文/爾雅 誰還記得MSN呢?科技的前進,改變人們溝通的方式,許多媒介的興敗是如此的迅速。 從高中時的B.B.Call,大學的海豚手機、如今早成過往黃花。 MSN又何嘗不是,想想那時多著迷於在MSN上與人談天,如今已被FB的圖文影像給取代了。 FB之後呢?誰又會是下一代的溝通方式? 於是MSN只是某個世代的集體的過往記憶,註記你的年紀。 以上跟這本書一點關係也沒。 決定不讓孩子太早習慣影像,不要太早讓他相信他生存在聲色光影中。人生在開始起跑前,他必須散步一段路。這一段路是文字。如果他在小時候就能把文字嘗出滋味,我就不再擔心他抵達終點的能耐。如果能夠有...
觀看完整文章
散文|《七妙也》6
windelf
-
散文
| 2017-06-13 | 點閱數: 447
蔡瀾/天地圖書 港台兩地不同的生活方式,形塑的文化特色也截然不同。 一地風水一地人,地狹人稠的香港,步調快速,競爭激烈,連帶文字也帶著精簡幹練實用的特色。 從蔡瀾的寫人記物中可發覺到都帶著濃濃的商業風格,讀來不是很合我的味口。
散文|《我的巧克力男呢》9
windelf
-
散文
| 2017-05-27 | 點閱數: 437
人二雄/時報出版 面對中年的失落,其實近來愈加明顯。尤其是一個人的生活,怎麼評斷好壞,白日面對他人的目光,夜晚直視自己的內心,重新檢視人生,卻更加迷惘。 這本書放在架上許久,卻一直沒多加翻閱,直到自己也走到作者當年的年紀,重新審視對人生情愛的看法,此時讀來發覺作者真是寫進心坎裡了。 男人剖析男人,果真一針見血。 然而問題依舊無解,該了解不是男人,而是女人啊。 於是我又重回書堆,在文字中找尋慰藉。
哲學|《正是時候讀莊子》7
windelf
-
散文
| 2017-03-09 | 點閱數: 455
蔡璧名/天下 序很棒,似乎欲要指出莊子哲學如何行於人間世,但內容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,只是單純的白話其內容,並未有過多的解釋衍伸。當然其白話譯文是極為流暢的,但若要論以漫畫詮釋之手法,那倒不如看蔡志忠版本的「莊子」。 不知是否言語道斷,莊子還是得自個兒慢慢細讀,品味。
散文|《身體不知道》9
windelf
-
散文
| 2017-03-01 | 點閱數: 479
黃羊川/逗點文創結社 為了封面那句「我真的不懂為什麼喜歡一個人會讓我討厭我自己。」而閱讀。 前頭幾篇的日常敘事其實看過就忘,每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,誰不是一路走來憂樂苦笑錯蹤相伴,誰也不比誰精彩。 然而在閱讀「插曲#3:愛與離去練習者」的每篇文章,忽然覺得心緊緊糾痛。 當時愛戀中的繁複幽暗心緒,原以為已淡忘已消減已不復記憶的某個時刻某個光景,又跳回我的眼前。 到了「插曲#4:愛是」,驚覺自以為的傷害與被害,被狠狠戳破,說著愛的我們,其實都只是愛著自己。既然如此,又有何資格怨懟他人呢? 插曲#4:愛是 有人的愛是轟轟烈烈 有人的愛卻細水長流 有人的愛...
觀看完整文章
散文|《給活著的我們 致逝去的他們》8
windelf
-
散文
| 2017-01-04 | 點閱數: 433
矢作直樹/經濟新潮社 覺得不好,也就是覺得失敗,在大致反省過後,就早點將不甘心或悲傷的情緒放手吧。 反省,但不後悔,因為實際發生的事,全都有其「各自的意義」。 不管是好是壞,都馬上放手,就能讓自己得到淨化,不沉浸在偏頗情感中。若能做到這點,便能隨時處在中立的狀態,不論何事都能冷靜以對,以「這是成功、那是失敗」來劃分界線的情感便會逐漸消失。 人如果因他人的讚美或厭惡,而產生開心或悲傷的情緒,那就是太過在意旁人對自己的「外部評價」。 過去一直堅守「希望週遭人都覺得我好」的這分執著,只要能就此捨棄,便能自在過日子。因為對事物的最終評價,是由你自己來定奪。 不要被週遭的...
觀看完整文章
散文|《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》10+
windelf
-
散文
| 2016-10-03 | 點閱數: 516
陳雪/印刻文學 既不勉強也不期待對方為你做些什麼,凡事不必非得都要兩人行動,然而一旦兩個人一起,也盡可能讓彼此感到自在,生活中最好的狀態是,我們都把自己照顧好,也讓對方有餘裕把心思放在他自己身上,於是真正在共度的時刻,兩個人都像是充分伸展開的茶葉,可以獨處,也可以相處。 我們既是自己的重心,也可以成為對方的支柱。 -〈相處〉p161 關於愛情,陳雪的這兩本書《戀愛課》和《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》都寫到我心坎裡去了。套用上次的心得,這本書無需筆記,整本都是重點。 許多過往緊緊纏繞糾結在心房中的結,在閱讀中,逐漸鬆開,逐漸釋懷。不是我們的愛錯了,不是彼此那個人錯了,而是我們有愛的...
觀看完整文章
散文|《我決定簡單的生活:從斷捨離到極簡主義,丟東西後改變我的12件事!》9
windelf
-
散文
| 2016-09-28 | 點閱數: 491
佐佐木典士/三采文化 當「擁有」變成了「習慣」,感受不到「差異」,因而開始感到「厭捲」,於是又開始追逐新的「刺激」,小換大,少變多,舊換新……由此陷入惡性循環。 又或為了追尋他人對自我價值的認同,潮牌名車、限量絕版、風格時尚、各式收藏……,藉由物質展示甚或取代個人的價值。 於是我們被物質給綁架了,受困其間,喪失自我。 極簡不是目的,而是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找出新的生活模式,發掘真正重要的事物。 書中的道理其實簡單易懂,但割捨不下的是心中的執念。 不論是「斷捨離」或「極簡主義」,其實都是在修心,修一個不沾外物,澄澈透明的心境。不惦念過往,不妄想未來,只專注於現在。 近來房...
觀看完整文章
«
‹
1
2
3
4
(current)
5
6
7
8
9
10
›
»
:::
會員登入
帳號
密碼
記住我
登入
主選單
首頁
Tad Tools 工具包
站長工具箱
本站消息
分月文章
電子報列表
電子相簿
常見問答
好站連結
影音播放
維修通報
Google 相簿